Hi大家好! 我們終於進入了”把學習的科學應用在醫學教育上”的這篇論文解析了。 從前幾篇對於基本概念的鋪陳, 我們可以說使用學習科學的目的就是要讓學員能夠高效的學習,在短時間內看見學習者智能預期的增長,使學習者產生了新的辨識還有解決問題的能力。能夠寫這篇文章的人一定來頭不小,所以我”肉搜"了這位作者, 以下是本文作者的簡介(摘錄自維基百科) 。
Richard E Mayer(生於1947年)是美國教育心理學家,也是加州大學聖巴巴拉分校(UCSB)的心理學教授,他對認知和學習的理論做出了重大貢獻,特別是與問題解決和教育多媒體的設計有關的理論。他對教育心理學領域最著名的貢獻是多媒體學習理論,該理論認為,當視覺和語言材料同時呈現時,會出現最佳學習效果。他是2008年美國心理學會頒發的心理學應用於教育和培訓傑出貢獻獎的獲得者。他被評為1997-2001年世界上最有成就的教育心理學家,排名第一。
梅爾教授開宗明義就說明在學習的科學裡面,多媒體的學習(從文字和圖片中學習)是特別適合使用於醫學教育的, 因為大部份醫學的知識可能需要同時使用文字和圖片(或動畫影片)來說明。如果我們用多媒體(如投影片)來教學,學習者會從兩種感官(視覺與聽覺)裡面接受到三種資訊(印刷的文字, 圖像/動畫,投影片的口白語音)。
多媒體學習的認知理論認為這些多媒體資訊會先進入聽覺與視覺的感官記憶區(Sensory memory)之中,接著這些資訊中的一小部分從感官記憶區被選擇(selecting)進入工作記憶區(Working memory)做處理。 在工作記憶區中的資訊會被區分為圖像模式或是語言模式的資訊且被組織(organizing)成一個連貫的認知表徵, 然後分別與長期記憶區(Long-term memory)裡面的相關的資訊發生整合(integrating), 最後長期憶區裡面的相關資訊(知識)就被這個學習活動”更新(change)”了。
梅爾教授把這段說明濃縮成了多媒體學習認知理論的三個原則:
- 雙通道原則,學習者使用不同的途徑來分別暫存輸入的語言和圖像資訊。
- 能力有限原則,學習者在任何時候都只能在每個途徑中處理少數資訊。 這是說學習者在學習的當下,只能夠從全部的資訊裡面選擇少量對他有意義的資訊放進他的工作記憶(working memory)中做處理。雖然感官記憶和長期記憶有無限的容量來保存信息,但工作記憶的容量是有限,這使它成為系統中的一種瓶頸。在工作記憶中,材料必須被濃縮並組織成有意義的塊狀,以便學習者在有限的處理能力的限制下工作。簡而言之,人們必須是積極的學習者,尋求有意義的學習,因為他們沒有處理能力去關注每一個可用的信息。如果這個課程內容(包括使用的語言)跟學習者本就已經具有的知識完全沒有連結,那他在上課的時候就會”左耳進右耳出” , 完全無法吸收。
- 主動加工原則:當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進行適當的認知加工時,就會發生有意義的學習,認知加工的步驟包括選擇相關資訊,在工作記憶中把它組織成一個連貫的認知表徵,並把它與從長期記憶中被活化的原有知識整合起來。
結論: 多媒體學習的認知理論認為,人類的資訊處理有兩個路途(語言與圖像),能力有限(有限的工作記憶區),支持對傳入資訊的認知處理(選擇,組織,整合)。
OK,了解了多媒體學習的認知理論,下一篇我們就要看梅爾教授是如何教我們使用這些原則來設計多媒體的教學!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