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Search

Hybrid Learning: 外科醫學教育的未來

推展了幾年線上教育之後,我不禁想問自己一個問題, 這真的有用嗎? 因為現在雖然還是有新冠疫情的存在, 但是因為有疫苗及抗病毒藥物的研發,還有病毒的致病力已經比起前幾代下降很多的狀態之下,世界上大部分的國家已經恢復了實體上課,還有什麼人會勞師動眾的做線上課程呢? 此時線上教育應該會回歸原來它在教育上的定位, 也就是實體上課的”補強方式”。 它不是必要的,但是它可以增強有動機的學員們自主預習或是複習他們想要學習的知識和技能。網路學習的阿奇里斯腱不只是在於製作非常耗費資源,它在即時互動與學習成效評估上面的效能還是遠低於實體上課。如同世界銀行網頁上發表的,對新冠疫情之下遠距教學對整個世界教育的影響的報告書所言 “Education is an intense human interaction endeavor(教育是一種人際間竭力的密切互動)”,中文我們可以說教育就是一種傳承,要傳與要承的雙方必須要有長時間緊密的互動,所以師徒制就是最原始的學習模式,只靠科技是很難滿足對於人類在學習上面理性還有感性的需要。

但是根據目前在疫情後所發表的眾多醫學教育的論文裡面, 我發現作者們一致認為混成式教育會成為未來手動技能訓練的一個主流方式,提倡要製作配合實體課程的線上教材,而不是要退回新冠疫情之前的傳統授課。這些研究者發現我們過往的教育模式(僅有實體方式)非常脆弱,無法經得起挑戰,所以要為將來類似的挑戰準備兩手策略,以免教育被中斷。教育被中斷會使全球的人力資本有巨大的損失,甚至造成失落的一代,導致全球的貧富差距擴大與政治經濟的不穩定。有篇報告提到,”混成式教育雖然是一個我們被迫嘗試的方式,但是我們可能偶然間發現了一個可以提高學習者滿意度的辦法。” 我們可以從這些論文觀察到世界各地的臨床教師即便是在疫情前期, 如果要訓練手動操作的話還是會安排實體面對面課程, 即便師生都要穿戴防護裝置來教學。 我想這應該是基於現實的考量, 要嘛就不要訓練,大家都待在家裡, 如果要舉辦一個臨床技能訓練營,就要辦得有模有樣。然而想要把這個傳統上是以實體方式舉辦的課程把它轉化成完全由線上或是其他種類虛擬平台來進行,光是在即時回饋以及學習成果評估上可能就會有很大的困擾,所以就先利用線上教學來先讓學員們熟習課程的主題還有一些即時互動的環節,來節省實體課程所需要花費的時間。 根據Fitts & Posner 的技能獲得模型(Stages of motor skill acquisition),合併網路學習以及實體上課的混成式教育,是會比只有網路學習或是實體上課更能夠為學生在技能獲得上帶來影響的教育模式。對於新手而言, 實體上課一般只能夠讓他們理解(cognitive phase)與表現(associative phase)在固定的模擬情境裡面完成任務, 也就是達到米勒能力金字塔的”shows how”。但是只有在離開課堂之後,學員在手術房裡面的表現才能證明他們已經學會了這個技巧, 也就是具有在各種臨床環境下都能夠完成這個任務的能力, 也就是米勒能力金字塔的最高級”does”。 因為技巧的精熟(自動化; autonomous phase)需要靠著學生們在離開課堂後的自主學習來達成, 同時他們也接受在真實臨床環境中所遭遇的各種挑戰來調整他們對這個技巧的認知與表現, 這完全不可能是靠一堂幾個小時的課或是一整個學期到臨床技能訓練中心學習就可以獲得的了。例如使用同樣的外科打結技巧,骨科醫師和心臟外科醫師在使用的線材與打結的力道上面的認知還有實踐就不一樣了, 這只能靠實戰來體驗, 也就是不斷地從經驗中學習, 最後個人會從自己的經驗裡面形成自己該怎麼做這件事的方法(metacognition),然後把這個動作自動化。 所以網路學習的價值,不止是在進入實際課程之前來預備學習者對這個技巧的認知還有提升他們的學習動機, 重要的是只要他們有權限能夠隨時在有問題的時候回訪這個線上教程, 這就能夠成為他們未來在自主學習的時候的一個重要參考資源。

經過這一番查考,我可以肯定我正走在對的路上,我想我可以做的就是能夠追隨這個潮流,繼續強化自己製作數位化教材的能力,把數位學習的內容放在社交媒體所建立的虛擬平台上面展示,為全世界的學習者貢獻新的學習資源。相信神會提供我一切所需,讓我來牧養我的小羊。



85 views0 comments

Recent Posts

See All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