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Search
Writer's pictureWu MengYu

統計無用武之地?小樣本研究報告寫作

今天Kate收到了一封署名Lisa的讀者來函,她有些與小樣本研究報告寫作的相關問題想聽聽Kate的意見,來函如下:


親愛的Kate: 我是曾經參加過直拳KO初階班的PGY學妹Lisa。我現在正在老師的指的指導下做一個小樣本的回溯性觀察型研究。這個研究主要是在描述一個本專科罕見的感染症,在10年左右的時間裡面我們陸續發現有20個這樣的病人。在常規的治療之下,我們發現有約三分之一的病人在治療完成後的不等時間裡產生了感染症的復發。針對這個令人不滿意的結果,我們感覺可以提出一些對目前的常規治療改進的建議。如果能找出復發病患的特徵,我們就會有很大的討論空間。然而傷腦筋的,想要把那麼小的樣本再分成兩個組(N1:N2=14::6) 來做統計比較出在兩組中分布有顯著差異的因子好像不太實際。缺少了用統計比來比去產生”實證數據”的部分,我要如何使我的研究圖表產生對讀者的說服力呢? 期待Kate你能給我些意見!! Bye ! 愛你的Lisa。

Kate的建議(1):一個有點像流水帳的表1

通常論文的表1是呈現Patient demographics/baseline data來帶領讀者了解病人在治療前的重要特徵,在小樣本的研究裡表1應該相當簡短有力,也只有使用敘述統計(請參考ebook "論文圖表資料庫"P20最下方格式)。如若病人治療前的重要特徵不多的狀況下,可能就不需要用一個表來專門表示,只要在結果段(Result)的一開始就用文字敘述病人術前特徵的敘述統計數據就可以了。但是Kate要建議Lisa把所有病人(或至少復發的病人)的重要特徵、處理流程、及最後結果匯集來做一個有點像流水帳的表列。雖然說是流水帳但事實上是要放最能凸顯病人特徵的變項。例如Kate這個只有九個外傷病人以VAECMO來治療外傷後產生休克的研究報告,因為外傷嚴重度以及隨之而來的damage control procedures會呈現病人外傷的特徵以及這種病人接受治療的結果。當然它所透露的資訊也會暗示讀者我們的selection bias。就是透過這個表格來表達小樣本病患共通的獨特性。

Kate的建議(2):附上一個醫學圖像集錦讓你的報告更solid

這種小樣本報告的價值在於它的"罕見性",就像是xx奇觀一樣。在這裡診斷影像的圖示是比表格與文字的敘述是更有說服力的。所以 Kate在這篇報告裡也列舉了幾個自己覺得特殊的病例來增加讀者的"見識",而這個敘述是寫在討論段(Discussion)裡的,因為這些特殊病例的處理與反思是作者與讀者(審稿者)一個臨床經驗交流之處,如果審稿者感覺認同那你就pass了--畢竟小樣本研究本就無堅實的數據可以證明甚麼,所以我們要軟性地爭取認同,這更是一門藝術呢!!

(請參考Scandinavian Journal of Trauma, Resuscitation and Emergency Medicine 2014, 22:12)

23 views0 comments

Recent Posts

See All

Comentarios


bottom of page